
换客,是指把自己不用的闲置品,拿出来跟别人交换还有用处的东西的人。借助网络,这种在货币发明之前流行的“以物易物”的原始交易方式得到了新生,并迅速发展。在“需要决定价值”理论的指导下,近期,一种更时髦的“技术换客”在苏城悄然兴起。 技术换客 相互为师 新年伊始,当同事们还在调整状态或是大吃大喝的时候,在市区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李小姐却忙得不亦乐乎。一下班,她就赶到了观前街的一家咖啡厅,与两位新朋友会合。简餐过后,她教起了photoshop设计软件,只见她一边演示,一边讲解实战技巧。不知不觉,三个多小时过去了,两位朋友已能流畅操作该软件做一些简单的设计。 李小姐的教授是不收钱的,不过却不是免费的。前天,李小姐来到了苏州大学校园,在一处空地,那晚学软件的一名“学生”刘女士教起了她和另外一人交谊舞,谈笑间,二人已学得有模有样。 李小姐告诉记者,他们三人是通过网络认识的,原本大家都热衷于“以物易物”的交易,春节假期中,他们发现自身的职业技术更具有交易价值,于是一拍即合:李小姐教设计类软件、刘女士教舞蹈健身、陆先生教他们开车和公司管理方面的知识。由于实践性很强,三人学习均比较顺利。 应对竞争 拓展交际 采访中,记者又结识了一位技术换客小陈,他用交换技术的方式已经学会了游泳,目前在寻找英语口语的伙伴。他告诉记者,他想用“吉他”、“游泳”交换“英语口语”,由于网上没有影响比较大的网络平台,只是在某论坛上发了这个帖子,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伙伴。 “现在的竞争压力太大,不多学点本事不行啊!”谈到为什么对此感兴趣时,小陈告诉记者,技术换客节省了大笔的培训费用,学习的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,同时还可以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好处还是挺多的。 “我的兼职就是这样找到的”,小陈说,一月中旬,他在网上发了一份学习游泳的帖子,作为回报,他将免费为对方进行乐理辅导。很快,小陈就收到了回帖,经过筛选,小陈选择了一位30多岁的公务员作为学习的伙伴,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两人就凑到一起,由于学的效果比较好,两人也比较谈得来,对方还帮他介绍了一份兼职的工作。 发展迅速 需要规范 由于技术换客的不少优点,刚一出现即受到了不少年轻人尤其是白领一族的欢迎。但包括参与者在内的不少人都表现出了一种谨慎的接受态度。李小姐告诉记者,想找到合适的换客,一定要有庞大的人群筛选,而她最多也就收到20多条回复,目前网上还没有一个主流的技术换客平台,包括如何保证人身安全的很多方面也都需要规范。 苏州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几名教师认为,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技能交换无疑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充电方式。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,生活圈子相对狭窄封闭,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拓展各自的社交圈,结交更多朋友。“然而,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,当技能交换从网络走入现实生活时,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,年轻人在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充电、交友的同时,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。”宋老师告诉记者,进行技能交换的地点,应该尽量选在公共场所,不要安排在某一方家中,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。 | ![]() | 热点图片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|